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

美麗的台灣音樂劇「四月望雨」

6月29日下著雨的禮拜天下午,我去國家戲劇院觀賞一齣屬於台灣本土音樂劇「四月望雨」,買票時朋友都說這齣像是給年紀較大者看的戲,可是,因為實在太喜歡「望春風」「雨夜花」這些台灣歌謠,總覺這些音樂代表著台灣歷史的一部份,如同張藝謀把「茉莉花」用來象徵中國是一樣的道理;既然喜歡這些歌,當然也要了解是何人在何時創作出這些經典的台灣歌謠,「四月望雨」就是告訴我們究竟是誰把這些曲子創作出來的。


用美麗來形容這齣戲真的很貼切,美麗的音樂、美麗的故事,姑且不談結局是悲是喜,屬於歷史的淡淡哀傷就夠讓你覺得美麗了,雖然我沒經歷過那段日治時期,但總是從老一輩的口中聽到一些關於那時代的故事,畫面開始在腦海中浮現,就如同「四月望雨」中的某些場景一般;大稻埕,整齣戲的主要場景就是設定在此,我曾經聽過母親說祖母就是生長在那,因此總對大稻埕的歷史很感興趣,最近剛好在看一本「日治台灣生活史:日本女人在台灣」,也剛提到簡約大稻埕最開始時的重要地位,隨著日治時期的建設發展,你能想像大稻埕是多麼的繁華、熱鬧,同時也是大家夢想實現的大都市。

鄧雨賢 – 整齣戲就是圍繞在這個才子的身上,他一生創作音樂,希望創作出屬於台灣本土的音樂,在這個夢想實現之地,他實現夢想了,只是歷史是殘酷的,台灣在這歷史上是卑微且矛盾的,這種種原因使得美麗的音樂無法再被創作出來,是遺憾,但也莫可奈何;我很佩服當時的鄧雨賢,能為自己的夢想勇往直前,有才華、有好運、有妻子與朋友的支持…都是讓他能實現夢想的重要因素,在那個純樸的時代裡,就是這麼美麗的呀。

音樂劇最重要的就是美麗的音樂與美麗的歌聲,印象最深的就是鄧雨賢與其妻子所演唱的橋段,雖然都不長,但每每都唱出妻子對於丈夫不求回報的愛呀;幾年前看過韋伯音樂劇The Women in White,總覺得雖然不錯看,但似乎少了什麼,在看過四月望雨之後,原來那齣韋伯的音樂劇中,少了一種讓人發自內心看了會感動愛呀。

以下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是地雷,先知會一下吧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整齣音樂劇最經典的部份就是曲子穿插閩南話、日語、客家話三種語言,在那個時代中,就是這麼複雜,不過也因為如此的複雜關係,演員在演出時必須三種語言相互併用,真的是要給演員們用力拍拍手的啦!!!實在太強了!!!;最經典的就是那位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日籍老闆的對話,每次他的出現,總是日語說到一半後突然轉成閩南語,亦或是閩南語說到一半突然轉成でしょ…噗!還真的挺好笑的啦~~

劇中劇是蠻讓人感到驚喜,演員唱著唱著就突然變成了歌仔戲,是個有趣的結合,也是超有台灣味的呀。

或許因為場景有些複雜,在有些轉場並未出現轉場音樂時,暗場會出現很大聲推景滾輪聲音,對觀眾在故事的情感連續上有了小小的中斷,不過,這是鄰座那位先生說的啦!!!哈!!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可能是地雷還蠻短的,哈!!

最近真的還蠻喜歡看那時代的故事,總覺得應該把老一輩的經歷通通記錄下來;媽媽常常說外曾祖母(好像是奶奶的外婆)以前嫁的就是在大稻埕當官的,那時小孩子總會去閣樓玩,聽說還把當時的聖旨給玩壞了……奶奶年輕時本來也有機會被送去日本讀書,只是當時奶奶想待在台北,這才有機會嫁給阿公,才會有阿爸的呀……阿公以前好像是地方小小官,當時有些抗日份子會有小小的活動,當日本警察跑來查時,這些少數人會偷偷躲在舊三合院的閣樓上,阿公顧及都是台灣人,總會特別請日本警察喝酒,假裝沒有這些人經過……日軍戰敗撤退後,日本總督府空蕩蕩的,以前念工專的大伯還曾經騎腳踏車一路騎進總督府內……

好多好多以前的故事,總讓人覺得相當有趣,那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淳樸情感,就是讓人覺得可愛,好像牽來牽去大家都是親戚朋友,隨著時代演變,人與人之間關係越來越遠也越來越冷漠,現在也只能在「四月望雨」中回味那時代的那份美麗情感了。

不負責之心得掰文結束,這麼好聽的音樂,這麼好看的戲,你還在等什麼?趕快去買票看吧!!!

PS.好想要原聲帶唷!!!

圖片來源:「四月望雨」官方網站

相關聯結:

「四月望雨」 >>> 台灣音樂劇「四月望雨」官方網站

關於鄧雨賢 >>> 有關鄧雨賢之詳細介紹

「日治台灣生活史:日本女人在台灣 – 明治篇」 >>> 書籍介紹

「日治台灣生活史:日本女人在台灣 – 大正篇」 >>> 書籍介紹

(偷偷說,書我只看到明治篇前面幾頁而已啦!!!哈!!!太厚了啦!!!要花時間慢慢看的~~~)

韋伯音樂劇The Women in White >>> 音樂劇介紹


沒有留言: